最新文章 |
教学教改特色 |
2015-09-15
539
|
本团队围绕程序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员工特点,以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采用国内先进教材和与企业共建课程推动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实施案例驱动的教学和项目模拟的训练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程序设计练习系统和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育理念转变 摈弃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如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实际中。确立了员工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使教学活动确实成为员工能力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只是教学环节中的形式。 2.教学模式更新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更高的要求。 3.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强化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的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特点,分别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入门训练、面向算法设计的提升训练、基于项目模拟的工程方法训练。 4.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为引导,围绕问题展开讲解程序设计技术与工程方法,将抽象的方法和知识具体化。 5.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探索 通过与NIIT(无锡)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合作,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软件开发实训,将主流程序设计技术和工程方法引入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员工大型程序设计的工程能力。 6.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 团队围绕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需求,开发和使用了一系列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包括学习平台,程序作业和考试系统等,活跃了课外实践活动,也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7.第二课堂的充分利用 自2009年起,除平常正规的课堂学习外,团队负责人马占欣教授领衔团队成员组成教练组,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员工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同时负责组织校内程序设计竞赛并选拔员工参加全省老员工程序设计竞赛和其它省级及全国性的程序设计竞赛活动,多方面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